第1337章 两条战线-《血之孙吴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十一月,西陵方面收到了三万周军入侵,兵分三路进攻武都的消息。

      彼时,益州方面我军也已经兵分三路南下,企图平定宁州。

      面对周军的入侵,益州腹地并没有太多的力量可以支援武都,因此只能靠武都、汉中的西凉兵团自己解决。

      然而武都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,进可以作为攻打西凉的跳板,退可以作为益州的门户。

      因此,周军一方面想要消灭西凉兵团,一方面也想占据武都作为日后进攻益州的跳板。

      所谓得陇望蜀,武都对于双方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,这也造成了这场大战在所难免。

      然而我军却实在没有能力对西凉兵团给予太多支持,既无法提供援军,也没有办法提供太多的粮草物资支援。

      要想支援武都就只有两条路,一是益州腹地通过北边的栈道进行运输,二是通过汉水经汉中进行运输。

      然而此时我方的精力都放在了安置流民上,也实在没有这个余力为西凉兵团提供太多的支援,因此根本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  反观益州百废待兴,王猛也没办法提供太多的援助,而且北边的栈道也难以运输粮草物资。

      所谓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,这也是历史上蜀汉北伐难的原因。

      别看益州腹地距离汉中、武都并不远,可实际上这近千里路十分难走,运输粮草物资难于登天。

      这也是为什么,历史上蜀汉在诸葛亮执政期间,蜀军都在汉中、武都进行屯田的原因。

      主要是大军往来不便,与其在北伐结束后退回后方,还不如直接驻扎在北线。

      为了养活北伐军,诸葛亮命大军进行屯田,自给自足。

      可到了北伐期间,大军脱产,因此后勤就只能依赖后方的运输。

      这使得蜀汉的北伐难上加难,只因为道路不便,所以蜀地政权往往很难向外扩张。

      从地理环境来看,益州和荆州之间反而是联系得更加紧密,而与北部联系困难。

      就比如汉中,它与关中之间只隔着散关和秦岭,中间还有几条小道可以通行。

      反观汉中与益州腹地之间,中间只有大山,大山之间又只有通过栈道可以通行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