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生死-《清朝不是春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兄弟我有一堂叔爷,在京外放道台,此次进京,想打听一下消息,两位谈话我们已经听了多时,张老爷的消息就是我家堂叔爷想要的消息,若张老爷肯过去一叙,我家堂叔爷愿意用三百两银子买张老爷一句话。”说完,用眼光压着两人。

    两人对望了一下,又看了看康熙。

    “张老爷?”老北有些不愿意的征询张老爷。

    “这也不是什么机密事了,反正大半个北京城都知道了。我多说一个也不会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老北心里暗骂:老棺材瓢子,见财眼开!

    两人随葛满移到了桌边,李德全等全都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换个雅间。”康熙吩咐。

    “嗻。”葛满应了一声,就去找茶壶徐,茶壶徐张罗着到了一间极雅的雅座。墙上挂着梅、竹、菊、兰四君子图,一色的红木家具,案几上放着湖笔、端砚、徽墨、宣纸,四周都用青花瓷栽种了君子兰,茶杯是五色梅花斗彩。

    茶壶徐依然亲自送来了蜜饯、瓜子、金桔、四喜糕、酥饼、荸荠六样小点,下去时恭顺的把门带上了。

    “说吧。”康熙示意葛满拿出了银票。

    张老爷把银票收在了衣袖中,才神秘的说:“我侄子在宫里当侍卫,他说的康熙爷曾说二爷像他。二爷背地里说他不但像康熙爷,际遇也像,康熙爷当年除了鳌拜才能亲政,他——明白了吧?”张老爷眼光闪烁。

    康熙脸色有些发白,不快的说:“你侄子说的,怎么大半个北京城都知道了?”

    “呵呵,老朽看老兄是个聪明人,你我又这么有缘,所以才额外透露些消息给你。其实呀,这个消息是:康熙爷斥责八贝勒的第二天就去了良妃娘娘那里,良妃娘娘出生卑微,能坐到主妃的位置上,手段不可小觑。听说万岁爷这些天,只练一个字,您知道是哪个字吗?”

    康熙心里咯噔一下,如此机密的宫廷秘事,怎么能流传到民间。对于良妃卫氏,康熙斥责胤禩夺嫡之心时,不得已而连上了她,软弱柔顺的她受此打击当即晕倒,康熙心中一时愧疚,的确到福泽宫探望了病榻上的她。

    “哪个字?”

    “‘八’字,太子还不是立了废,废了立。圣意难测呀!我看老兄你别吊死在一棵树上。”老者意味深长的说。

    “张老爷,这么大的事,你也不早告诉我一声,诶呀!差点误了我呀。”老北一脸的懊恼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说了吗?”张老爷不快的瞪了老北一眼,随即押了一口茶。

    “张爷,您别多心,看我这张破嘴,没别的意思,您知道,我就是这没心眼的性子,以后还要您多指点。”老北自知失言,连忙给自己咵咵两个耳光。

    “别,别,别,老弟你直肠子,我就喜欢和没弯弯绕的人相处。”

    张老爷和老北两人离开后,伺候了多年的李德全,也不敢张望一下康熙的脸,从中打探一丝康熙的心意。

    “预知祸福,消灾免祸,驱鬼镇宅,相面算卦……”门外有人在摇铃铛。

    “把算卦的带进来。”康熙吩咐。

    “嗻。”葛满把人带了进来。

    不大一会儿,一个中年道士头顶道士冠,身穿八卦衣,脚蹬千层底进来了。左手执幡,上书:得一真缘,右手稽首,口念:“无量天尊~,山人有礼了,这位居士欲求何事。”

    “求家事。”康熙漠然的说。

    “敢问是求家宅平安呢还是求姻缘?”道人问。

    “家宅平安。”康熙仍然漠然。

    “请问是测字呢?还是打卦?”道人问。

    “测字。”康熙依然不咸不淡。

    “请。”老道一抬手,做请状,让康熙到案几上写字。

    康熙没动,李德全见状,忙把纸砚移了过来,伺候康熙。康熙接过纸笔,不假思索的写下一个字:八。

    老道抬了一下眼皮道:“居士面相是贵人,可这个字一撇一捺是分开的,恐有家宅不和的征兆,若问夫妻:同床异梦;若问兄弟:萧墙之祸。”

    康熙不动声色,写下一个“人”字,道:“再问!”

    “居士何必强求呢?一撇一捺开头倒是相互扶持,可到后来不是也分道扬镳了吗?”道人冷笑道。

    “给卦金。”康熙再是城府深,此时脸上已经挂不住了,他担心的事,最害怕的事还是被说中了,难道冥冥之中是天意?

    “不必了,贫道一个出家人,要那么多身外之物何用,贫道只为渡世而来。”道人道。

    “我可是可渡之人?”康熙眸子中眼光一闪,问道。

    “您没看我的幡吗?”

    “得一真缘,这么说你我是有缘人?”康熙问。

    “是,所以我今天才能见到居士。”

    “你如何渡我?”康熙又问。

    “居士请看。”道士就这康熙的纸笔,在八字四周画了一个框,然后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康熙看了一眼:是个“四”字,抬头目光凝重的望向道人,道人已出了门,口中念道:“世人道我太疯癫,我笑世人看不透。分是八下一把刀,和是口字囚八儿。”

    康熙揉碎了纸张,阴沉的吩咐:“跟上他。”葛满立刻跟了出去。

    他不信,刚开始他是有些心情不好,胡乱开解,而现在他能肯定,这是他那些雄才大略的儿子们的手段!自己到良妃那里的事都能泄露到半个北京城都知道,那么自己微服出访的事,也可以泄露,康熙扫视了周围的奴才,今天跟出来的人都有嫌疑,没想到小狼崽子们长本事了,居然能把手伸到自己这里来。

    “回宫!”康熙吩咐。

    “嗻。”奴才们虽然都低着头,可康熙的怒气已经很明显了,所有陪侍的人都开始战战兢兢,生怕一不小心,成了冤大头,白白赔上自己一条性命。

    回宫的路上,康熙闭目思索着:谁是主谋?最大的嫌疑是老四,因为道士所指就是他,不过为什么矛头指向老八,自己不是复立了太子吗?现在太子还在,况且自己最近还无情的斥责了老八,连带着老八的母妃卫氏,妻子郭络罗氏,老四这样做是不是笨了点。做这个局的人若想一件双雕,除去老四和老八,那受益的人是谁……康熙陷入沉思中,以前他是感觉自己老了,累了,可现在,他充满了斗志,大清的江山不能交到一个欺父欺君的人手里,他不能让这个儿子得逞,否则此人会残杀兄弟骨肉,爱新觉罗的鲜血要染满整个北京城的。人往往陷入困境中时能超越自身的限制,何况是一代英主康熙!

    “清月,这是太子爷的手套,麻烦你带过去。”英嬷嬷把一个毛乎乎的东西给了清月。

    “我?”清月打量着古代的手套,就是一条皮毛制的袖筒。
    第(2/3)页